術后一天比一天好,一點點看到狀態(tài)恢復,巴教授查房時一次次的點贊,劉先生感覺無比幸運。
身為作為家中頂梁柱的劉先生,不幸罹患脊髓髓內腫瘤,回首患病到成功手術的治療之路,他慶幸自己及時做出了正確的選擇,爭取到了巴教授的手術機會,給自己爭取到了較好的預后結果。
01、術后一天普通病房查房
“脖子可以動嗎?”“可以動,基本上不痛。”
劉先生左右前后晃動脖子,雙腿也可以正常活動??吹絼⑾壬謴偷倪@么好,巴教授也為他點贊。“Thank you.Thank you!”,劉先生不斷感謝巴教授。
02、術后三天查房
劉先生恢復很好,巴教授查看過后為劉先生再次點贊。
03、術后六天查房
劉先生已經(jīng)可以正常下床行走,并感慨自己的狀態(tài)好,感謝巴教授。劉先生和巴教授合影留念。
術前頸2平面脊髓內可見橢圓形短T1長T2信號,信號較均勻,邊界尚清,大小約7.8X4.1X5.0mm,增強后明顯強化。術后腫瘤得到順利全切,無新發(fā)神經(jīng)損傷,無癱瘓,術后復查沒有復發(fā)
下面一起來回顧劉先生的治療之路,能給病友們哪些啟發(fā)呢?
47歲-脊髓髓內腫瘤患者劉先生
脊髓髓內腫瘤治療回顧
脖子肩膀酸痛、手抖發(fā)麻、平衡性差、頭暈
檢查竟是脊髓髓內長了腫瘤
本來以為持續(xù)了半年多的脖子肩膀疼只是簡單的頸椎病,萬萬沒想到,一到醫(yī)院核磁檢查才發(fā)現(xiàn)是“脊髓內腫瘤”在作祟,頸2脊髓內可見明顯病灶,大小約7.8X4.1X5.0mm。持續(xù)了3年左右的手抖且發(fā)麻可能也與此有關,也難怪他有時會頭暈,平衡性不太好,閉目站不穩(wěn)……
(患者術前病變)
腫瘤不大,卻已經(jīng)影響到劉先生的正常生活和工作。
四十不惑,處在人生的輝煌時期,對于未來也有著明確目標和規(guī)劃的他,并不想和其他帶瘤生存的病友一樣,一直如履薄冰的活著。
因為,脊髓腫瘤合適的治療手段是手術切除,手術均在顯微鏡下進行。
多年來的臨床經(jīng)驗表明:發(fā)現(xiàn)時間早,術前癥狀較輕的患者通過及時得當?shù)娘@微手術,全切和治愈率遠高于發(fā)現(xiàn)時間晚,術前癥狀重的患者。這是因為腫瘤生長時間長,累計和損害的脊髓結構就會越多,腫瘤和脊髓之間的界限會逐漸不清晰,從而大大增加了手術難度和風險。另外,在腫瘤的生長過程中,腫瘤本身會發(fā)生出血卒中,導致脊髓功能突然下降,而這種出血卒中帶來的損害往往是災難性的。因此,無論是從腫瘤本身而言,還是手術難易程度而言,及早發(fā)現(xiàn),及早治療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。
“肯定要手術,不能拖。”
然而,當?shù)蒯t(yī)生說手術后很可能癱瘓需要輪椅相伴一生,面對這樣的人生困境,他表示沒什么值得去妥協(xié)。
脊髓手術為什么難度大?
因為一旦生活質量不好了之后,生不如死。脊髓的并發(fā)癥是可怕的。
這是來自疾病的壓力,也是一個家庭的生之向往。
脊髓腫瘤又稱為椎管內腫瘤,指的是生長于脊髓或脊髓病變組織原發(fā)或繼發(fā)的腫瘤,以良性居多。常見癥狀是腫瘤壓迫脊髓,出現(xiàn)疼痛麻木感覺。隨著腫瘤增大,病變部位以下會出現(xiàn)感覺異常,以及肢體無力,行走不穩(wěn)等癥狀。嚴重者出現(xiàn)排便和排尿費力,甚至失禁。
也正是因為如此,想要切除它就更是難上加難。假如把手術比喻成一場戰(zhàn)役,手術臺就是陣地,腫瘤就是在這個陣地上的地雷。要攻下這個陣地,排雷就成了主要任務。
排雷可是個細致活,一般人認為神經(jīng)外科都很危險,但相對于顱內疾病,脊髓手術技術難度,要求更為細致和輕柔。而且其手術效果常常是兩個,以脊髓腫瘤手術為例,要么給病人帶來治愈機會,要么可能給病人帶來終身癱瘓等嚴重功能障礙。
從某種程度上看,脊髓手術可能給術者帶來的心理壓力要更大,雖然不像腦干手術面臨生命危險,但卻有著較高的致殘風險,而且脊髓患者及家屬對手術本身會抱有更高的心理預期。
治愈還是致殘,可能只在術者手術操作的毫厘之間。
就診于多家醫(yī)院,“腫瘤位置太不同,無法手術切除”、“哪怕活檢也可能致殘”、“腫瘤不大,建議先觀察”……劉先生得到的答復大都如此??紤]到手術的危險性,他決定為自己尋求更好的治療。
破局,尋得國際神外教授順利手術
當在病友圈得知INC德國巴特朗菲教授將在國內開展手術時,劉先生看到了希望,于是輾轉找到INC國際神經(jīng)外科醫(yī)生集團,請這位國際顱底腫瘤手術教授評估病情,看看他對于這個復雜病例怎么治療。
“可以手術,是腫瘤則可以全切”
巴教授結合劉先生的既往病史和影像資料,INC德國巴特朗菲教授給出回復——
“可能是腫瘤,也可能是炎性病變。可以為病人進行手術探查,以獲取精確診斷的材料。如果術中明確是腫瘤,則這種局灶性腫瘤可以全切,但如果是炎癥性病變,則僅切除一部分用于組織病理學診斷。根據(jù)我以往的經(jīng)驗,手術的風險可以控制在10%之內。術后可能發(fā)生局部出血或傷口感染,但這個風險很低為1-2%。盲目的化療或放療是禁忌,甚至可能危險。”
一步要邁出去,走進深淵還是邁向光明?雖然前路充滿不確定性,他們更相信自己的選擇是對的。
既然手術可以順利切除,哪怕是簡單的活檢,他們也愿意嘗試,他們也沒有猶豫。
要趁著腫瘤體積不大、癥狀不嚴重的時候順利切除,并且搞清楚腫瘤性質,進一步配合后續(xù)治療。于是一家人當機立斷爭取了巴教授2021年5月中國疑難示范手術的機會。
選擇了怎樣的路,就是選擇了怎樣的人生。也許過了這個坎,就是一個健康和的人生啦。
巴教授疑難示范手術
高難度全切脊髓髓內腫瘤順利完成
2021年5月,劉先生入住了INC合作的國內三甲醫(yī)院無錫市二人民醫(yī)院,等待INC德國巴特朗菲教授為其主刀手術。
考慮到脊髓內不同的解剖位置和重要的生理功能,為盡可能地不損害劉先生正常脊髓神經(jīng)組織,INC德國巴特朗菲教授同國內相關輔助配合的醫(yī)生一起,深入討論分析他的病情并確立了詳細的手術方案。
脊髓手術技術難度之大,決定了其對于術者的操作要求較高。治愈或致殘,往往就在手術刀所到之處的毫厘之間即見分曉。而INC德國巴特朗菲教授在國內醫(yī)生的配合以及相關術中神經(jīng)電生理監(jiān)測等高科技設備的輔助下,于狹窄的方寸之內一層層剝離腫瘤,手術手法細致溫柔,脊髓腫瘤被完整切除了下來。
術前仔細檢查確認相關手術器械
術中顯微鏡仔細觀察腫瘤形態(tài)
術中全神貫注剝離腫瘤
巴教授聯(lián)合神經(jīng)電生理醫(yī)生,對該病人在電生理監(jiān)測下實施手術,可通過電生理信號變化早期檢出急性脊髓損傷,以便及時調整手術策略,預防并減少不可逆神經(jīng)損傷。
手術中神經(jīng)電生理監(jiān)測
手術中神經(jīng)電生理監(jiān)測,應用各種神經(jīng)電生理技術及血流動力學監(jiān)測技術,監(jiān)測術中處于危險狀態(tài)的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功能的完整性,包括腦電圖、體感誘發(fā)電位、運動神經(jīng)誘發(fā)電位、腦干聽覺誘發(fā)電位、肌電圖等;是利用神經(jīng)電生理學以及腦血液動力學的方法,了解神經(jīng)傳遞過程中電生理信號的變化、了解腦組織代謝功能的改變、了解腦部血液灌流情況,可以盡可能早的發(fā)現(xiàn)和辨明由于手術造成的神經(jīng)損害,并迅速糾正損害的原因,避免長期性的神經(jīng)損傷。
術中測量腫瘤大小與影像圖片中的大小進行對比,確保切除干凈
全切腫瘤后的頸髓
術后情況:
接受手術的劉先生麻醉復蘇后查體無神經(jīng)功能缺損,當天就拔除氣管插管,術后2天即轉出了ICU,術后3天可下地自如行走。術后兩周出院,患者術前癥癥狀明顯好轉,無術后感染或并發(fā)癥,無需其他輔助治療。
劉先生的術前術后MRI對比
劉先生的術后病理結果為良性,無需其他治療
術后3個月回訪:
“8月22日的核磁共振成像看起來很棒,令人滿意!腫瘤被很好地切除了。磁共振成像上只有一個很小的切除腔。此外,病理學方面,我們預估的室管膜瘤II級得到證實。我建議患者未來每年進行一次MRI檢查……”這是INC國際神經(jīng)外科顧問團的德國Helmut Bertalanffy(巴特朗菲)教授對劉先生術后3個月的隨訪回復。
術后2年,INC工作人員隨訪劉先生時,劉先生腫瘤沒有復發(fā),精神奕奕,行走自如。他也早已恢復了正常人的生活。
劉先生手術切口恢復較好
室管膜瘤來源于脊髓正中央的中央管室管膜細胞,具體發(fā)病原因及機制尚不清楚,當前,室管膜瘤較主要的治療方式是顯微鏡下手術切除,經(jīng)驗豐富、設備精良的神經(jīng)外科團隊,對于原發(fā)的室管膜瘤可以達到90%左右的全切率,全切的患者中,大部分可以達到治愈。
案例總結
脊髓髓內腫瘤應該怎么治療,手術后會癱瘓嗎?
劉先生之所以能夠得到如此好的預后結果,和地尋求順利手術的機會分不開,在腫瘤還小癥狀還不嚴重的時候,他們并沒有掉以輕心。而在得到巴教授手術的回復后,他們也沒有猶豫不決,為了盡快明確病理和順利切除腫瘤,毅然選擇了巴教授。四十歲,正是人生的黃金時期,劉先生和一家人用清晰的治療思路保住了一家的頂梁柱沒有倒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