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間變性膠質瘤?根據國際衛(wèi)生組織(WHO)分級,膠質瘤可分為1-4級,通常將1、2級腦膠質瘤歸為低級別腦膠質瘤,3、4級歸為高級別腦膠質瘤,其中3級腦膠質瘤主要指間變性星形細胞瘤、間變性少突膠質細胞瘤和間變性少突星形細胞瘤,這些都統(tǒng)稱為間變性膠質瘤(AG)。4級腦膠質瘤以膠質母細胞瘤(glioblastoma,GBM)為主。
間變性膠質瘤嚴重嗎?間變性膠質瘤癥狀跟生長部位有密切相關,如果在非主要功能區(qū),早期往往沒有任何癥狀,往往意外發(fā)現,隨著腫瘤的增大,可能伴隨頭痛、嘔吐或癲癇發(fā)作。如果是主要功能區(qū),可能出現偏癱失語、意識障礙,隨著腫瘤的增大,患者明顯生活質量下降,也可能很快腦疝危及生命。
間變性膠質瘤是怎么來的?
間變性膠質瘤指的是膠質瘤缺乏分化,核異型性,經常伴有血管增生,也就是說膠質瘤有惡化的趨勢,在WHO分級中被定義為Ⅲ級,發(fā)生間變的膠質瘤一般被稱為惡性膠質瘤,包括間變性星形細胞瘤、間變性少突膠質細胞瘤和間變性星形-少突膠質細胞瘤等3種類型。

間變性膠質瘤嚴重嗎
間變性膠質瘤的治療進展
間變性膠質瘤具有侵襲生長的特性,單純手術治療無法治愈,術后需輔助放療、化療綜合治療措施。客觀地說,對于三級的膠質瘤是難以完全治愈的,多數的間變性膠質瘤,在手術切除、放療、化療治療之后,仍然會有腫瘤復發(fā),甚至進展為四級膠質瘤的情況。
間變性膠質瘤的治療因腫瘤的組織病理學、分子標志物和個體患者特征而異。如果技術上可行,風險水平可接受,并以保留神經功能為目標,全部類型的間變性膠質瘤都需要較大水平的手術切除。與膠質母細胞瘤的標準治療相反,根據一項大型隨機 3 期試驗,間變性膠質瘤尚無公認的標準治療方法。間變性星形細胞瘤 (AA) 較常采用放療 (RT) 治療,伴或不伴替莫唑胺 (TMZ),伴或不伴替莫唑胺輔助治療。盡管正在進行的試驗正在評估不同的治療方式,但很少單獨用化療治療 AA。間變性少突膠質細胞瘤 (AO) 和間變性少突星形細胞瘤 (AOA) 的治療受 1p/19q 狀態(tài)的影響,因為染色體 1p 和 19q 的等位基因共缺失評估對化療的敏感性增加和生存期延長。與 AA 的治療相反,精心挑選的 AO 和 AOA 患者可以單獨接受化療。替莫唑胺已在很大水平上取代 PCV(丙卡巴肼、CCNU、長春新堿)作為 AO 和 AOA 的化療藥物,這主要是由于耐受性更高且毒性可能性更小。然而,替莫唑胺是否具有與 PCV 相似的療效尚未得到充分評估。手術后有明顯殘留腫瘤、難治性癲癇發(fā)作的AO和AOA患者,和/或非共同缺失的 1p/19q 狀態(tài)通常通過放療進行治療,伴或不伴伴隨化療以及伴或不伴輔助化療。間變性室管膜瘤 (AE) 沒有標準的術后護理。尚未評估前期與延遲放療的療效。復發(fā)性間變性膠質瘤患者可能需要手術治療。盡管尚未得到明確證明,但可能對總生存期有益。再次手術還可以緩解癥狀并確認病理,包括將放射性壞死與復發(fā)性腫瘤區(qū)分開來。腫瘤分級的確認對于臨床試驗的注冊通常很重要,這是復發(fā)腫瘤患者的合理治療選擇。復發(fā)性間變性膠質瘤的治療通常取決于先前的治療。單獨放療后病情進展的患者可以用替莫唑胺或 PCV 治療。先前僅接受化療的患者可在進展時接受放療。劑量密集的替莫唑胺、單獨的貝伐單抗或貝伐單抗與細胞毒劑的組合是其他治療選擇。聚焦放射如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手術在治療復發(fā)性間變性膠質瘤方面沒有被證實的作用。目前正在研究許多其他治療方式,包括靶向分子控制劑、免疫療法、對流增強遞送和病毒基因療法。沒有針對復發(fā)性 AE 的標準治療方法。如果之前未給予放療,大多數患者會接受再次切除,然后進行放療。可以給予化療,但沒有標準的化療方案。
INC國際神經外科醫(yī)生集團提示,不管選擇何種治療方式,手術是較為關鍵的一步,提高腦膠質瘤的全切除率將提高患者的生存期。因此,如何確認切除程度及辨認有無腫瘤殘留是神經外科醫(yī)師的首要任務。而提高全切除率的同時,需要避免損傷正常腦組織,是功能區(qū)皮層及皮層下纖維束,對患者術后生存質量也至關重要。
- 文章標題:間變性膠質瘤嚴重嗎?是怎么來的?
- 更新時間:2021-07-09 10:51:36